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谁欺负你,你就揪他的耳朵,狠踩他的脚背,直到他放手为止。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舒君
    2018-12-07 11:34:24   转载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    原创 雾满拦江 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    (01)

   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,做客视频节目。

    她说:我孙女儿上幼儿园被欺负。我就告诉她:谁欺负你,你就揪他的耳朵,狠踩他的脚背,直到他放手为止。

    教授女儿震惊了:妈,你身为外婆,怎么可以教孩子打架?

    李外婆说:教孩子打架,有什么不好?
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

    视频放出,网上炸了。

    (02)

    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    各方议论纷纷:

    先是父母的观点:

    怎么可以教孩子打架?怎么可以宣扬社会达尔文观念?孩子挨打了,当然要告诉老师,老师会公正处理的,不是吗?

    然后是老师的观点:

    孩子不知轻重,打你只是图个乐,要学会宽容。他打你当然不对,你还手也是不妥。如果被打得太惨,国家不是还有法律吗?报警啊!有困难,找警察。

    接着是警察的观点:

    孩子挨了打,一定要机智勇敢脱身,然后飞跑着去告诉老师和家长。决不能教孩子动手。万一孩子不知轻重,打出个好歹来,算谁的?

    最后是律师总结。

    律师说:坚决反对打回去,坚决反对以暴易暴。

    哪个孩子不欠揍?谁家孩子不挨打?就因为挨了打,就以暴易暴,这象话吗?孩子要学法,知法,守法,懂法。挨了打,只要向老师、家长和民警求助,问题就会解决的,不是吗?


    (03)

    大家都反对李教授的观点。

    都有道理。

    只不过——

    家长建议向老师求助。

    老师建议找警察。

    警察建议——由老师和家长解决。

    律师的观点——是向老师、家长和警察求助。

    ……感觉大家都不想管这事。

    都让孩子去找别人。

    那孩子到底该找谁?
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

    (04)

    这个问题,仅仅一个公安大学教授,是解决不了的。

    ——必须请出尖端研究学者。

    比如长江学者什么的。

    (05)

    长江学者李稻葵、同时也是名校的教授,讲述他读书时遭遇暴力的应对。

    李稻葵生在北京。幼儿园还没读完,就给送到了乡下农村。

    农村的孩子,就是淳朴。

    看到来了个北京孩子,就把他叫到了操场。

    李稻葵……叫他小葵好了。小葵好开心,哇耶,同学们欢迎我,叫我去操场开PARTY。

    好鸡冻。

    去了后,被同学们团团围住。

    嗤哧一声,小葵的裤子被人扒了下来。

    当场石化。

    全校同学,男生女生,认真观摩,品评分析。

    小葵提着裤子,哇哇哭着去告老师。

    老师一听就怒了:

    他们怎么不扒别人的裤子?

    就扒你的?

    还是你自己有问题。

    不是……小葵傻眼,不知如何是好了。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

    (06)

    老师不管,小葵想到了父母。

    ——但他知道,父母更不会管。

    父母会训斥他:农村的孩子,善良朴实,热情好客,怎么可能扒你的裤子?是不是你自己扒的,反过来诬赖人家?

    父母一定会这样说。

    只有这样说,才不用管这烂事,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抽小葵一顿:让你多事,让你给我添麻烦!

    父母胖揍,倒也罢了。

    问题是裤子被扒,只是开始。

    后面还有更狠的。

    等到明天,就会被同学们围殴。

    反正老师不管,家长也不管。

    小葵他到底该咋办呢?

    (07)

    小葵说,他用了三步,解决问题。

    第一步,找妈咪。

    他找到妈妈:麻麻,我的裤子不能再用松紧带了,万一脱落就麻烦辣。给我根绳子吧,让我把裤子扎紧。

    有了绳子,扎紧裤子,就有了胆子。

    胆子用来干什么呢?

    逃!

    这是小葵同学的第二步。

    次日一放学,他拎起书包,狂奔走逃。

    同学们正要快乐围殴,不曾想这货先知先觉,抢先一步狂奔。

    同学们很兴奋,衔尾狂追,但竟未能追上他。

    就这样,他每天放了学就狂逃,同学们始终追不上。

    揍不到他,同学们倒没说什么,但老师怒了。

    老师说:那谁,那个北京来的小葵,你逃得够快的呀,同学们想揍你一顿都揍不到……不是,老师的意思是说,你得值日呀。

    今天不许跑,留下来和同学们一道值日。

    李玫瑾教授:世间没有公道,何妨以暴易暴……这种观点你支持吗?


    欧耶!同学们齐竖大拇指,俱各摩拳擦掌,准备打小葵个半死。

    ——可谁也没料到,他还有第三招。

    (08)

    值日时,同学们迅速围上来,上前就打。

    小葵围着桌椅狂奔。

    同学们激动的前堵后追。

    小葵突然止步。

    后面的同学不提防,一头撞了过来。

    被他用力一撞,那位同学陀螺一样旋转出去,咣叽一声,撞击在桌子一角。

    头破。

    血流。

    同学们霎间吓傻。

    ——谁也没料到的是,这段时间小葵除了逃跑,还在认真学习。

    ——学习打架。

    ——这是他的第三招!

    他自述——次日,妈妈买了水果点心,带他去受伤同学家里赔礼。

    但此后,再也没人敢打他,再也没人敢欺凌他。

    问题彻底解决。

    小葵获得了幸福快乐的童年。

    (09)

    孩子遭遇欺凌,应该如何处理?

            当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时,说的其实是五层事:

    最底层的,是指责。

            他们怎么不打别人?就打你?

            还是你有问题!

            许多挨打的孩子,就是被这个问题憋住了。

            终生难以释怀。

            他们上天入地,寻访各路高手。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            ——燃鹅这个问题没有答案。

            ——因为这根本不是个疑问句,而是个祈使句。

            这是你寄望于主持公道的人,在斥骂你:死开!少给老纸添麻烦!

    第二层的,说情绪。

            哎呀,怎么可以教孩子打架呢,怎么可以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涅?怎么可以以暴易暴?

            听着煞介其事,其实跟骂人差不了多少。

            就是不想解决问题,所以扯些有的没的,把问题复杂化。

    第三层的,说道理。

            孩子遭遇暴力,家长建议找老师,老师建议找警察,警察建议找家长和老师。律师则建议找警察、老师和家长……你听着都对,其实是谁也不管。

            说道理的人,只是想把问题推出去。

    第四层的,说事情。

            比如李玫瑾告诉孙女儿揪对方耳朵,你听着好残暴——可这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  方法肯定不讲道理。

            ——可现实,什么时候跟你讲过道理?

    最高层次,说智慧。

            与其等人欺负到头上,再找法子解决,莫不如先了解点人心人性,知道成长中的孩子,冲突在所难免。所以你要给自己制定个训练计划,多运动,训练自己的暴发力。当你性格开朗,身体强壮,自然就赢得尊重,就不会遭遇欺凌。

            防患未然,就是智慧。

    (10)

            迟早有一天你会知道,你的世界只有自己。

            软弱在任何时候也帮不了你,而是你遭遇到的问题一部分。

            人与人的区别,在于行动力。

            行动力强的孩子,应对环境的能力就强。

            内向的孩子,更敏感,思考问题时更细腻,更深入,也有自己的优势。

            既然如此,那么内向的孩子,就应该知道这个世界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和你一起长大的朋友们,有的会成为栋梁之材,有的会成为牢中囚犯——而你要做的,是别让自己沦为未来囚犯的猎物。

            既然如此,你就该知道,人世间的道理,有时候并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,而是把问题推出去。所以你知道好多道理,却过不好这一生。就是因为道理与现实,中间还隔着一层膜。

            既然如此,你就该知道,你要捅破现实与道理之间的那层薄薄的膜。问题是用来解决的,不是用来闹情绪,不是用来讲道理。解决问题,需要的只是行动,只是强大。

            既然如此,你就该知道,有智慧的人,晴天备伞,饱带干粮。他们知道这一生会遭遇什么事儿,所以提前做了准备,事先把隐患消除,才会有静如止水的人生事业。

            既然如此,你就该知道,现实遵循的是原始生物学法则,不讲道理,只讲实力。不尊重正确,只尊重力量。当我们表现出弱者心态,就很难获得现实的尊重,就会面临许多无以名状的事情。表面上,这些事情只有用不合理的手段才能解决,本质的内在,却是现实强迫我们强大,强迫我们成长。所以海明威说,性格的作用,比头脑大得多,好头脑不如好性格。这里说的好性格,不是软弱可欺,不是任人蹂躏。而是温静的强大,柔软的坚韧,是洞知世事人心而后的平和,是不情绪不纠结的果决,是对人性的负面有着充足认知与了解之后,仍然热爱着这个世界的真诚。是让自己奉行生命法则,体现出来的强悍成长意志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